卷首语
1 文人山水画:笔意简逸,心有丘壑 刘逗逗
艺术资讯
6 “刀木纪程——上海与新兴木刻的抗战叙事(1931—1949)”展举办
6 “‘红船颂’嘉兴美术成果展”举办
6 “万里征程·伟大转折:弘扬长征精神美术作品巡展”首展开幕
7 “万物和生——故宫博物院藏动物题材绘画特展”举办
7 中国艺术研究院2025届美术、设计研究生毕业作品展开幕
7 “交互·链接·转译——数字展览设计艺术人才培训结项作品展”开幕
艺术欣赏
8 圆 戚洪岩
美术时空
10 欧阳询行书成因新考 高天慧
13 明代绘画历史思想研究 韩延兵
16 杨维桢书法“破”与“立”的图像学阐释 谭思诗
19 文化与社会视角下的《拿破仑一世加冕大典》 张 改
22 自然观照在中国山水画写生中的理论应用 刘波含
25 传承与开拓 高继军
28 形式·意境 王 威
31 名画背后的艺术家情感探究 关月皎
非遗研究
35 AIGC视域下非遗潮绣的数字化转型升级路径研究 余艾洁 唐子怡 张熙敏
38 深化职教体系建设改革视角下探析赣傩非遗艺术产教融合传承保护模式 赵 勤 李鸿祥
41 潮州彩瓷与景德镇新粉彩比较分析 黄于芹
44 潮州嵌瓷艺术的叙事性探究 黄曼霞
47 国内近四十年清代广彩瓷纹饰研究述评 罗 佳
50 新时代背景下青海非遗与高职院校专业课程融合的机制研究 严建海 黄 倩 王万京
理论研究
53 专业美术学校“成绩展览会”历史探究 李佳蒙
56 李瑞清艺术教育思想探究 荆 娇 吴 卫
59 古代书学笔法理论的“一般知识”属性 杜纶渭
62 电影《长江图》对中国山水画的诗意再现 陈杜娟
艺术融创
65 数字化视觉媒体艺术下的中国书画艺术传承与保护研究 毛彦立
艺术设计
68 文物科普应用沉浸式交互体验设计研究 程钰盈 黄恩武
73 TOD模式下城市导视系统的文化融合与创新研究 郑瑶涵 冯绡寒
76 当代首饰设计视角下传统手工艺中隐性知识的设计转化与表达 周荔花 于敏洁 邱佳甜
79 基于品牌化赋能的高校文化IP形象设计研究 郑 悦 王 蕊 刘 娟
82 生态文明理念下乡村景观设计研究 罗小媛
园林与建筑
85 巧施对比 臻于一体 张建中
美育思政
88 数字孪生技术赋能下的高职美育浸润:基于虚实融合的创新美育模式构建及其实践 李林林 陈 想
93 课程思政视角下的商业类展示设计继续教育网络课程建设 尹杨坚
97 生成式人工智能背景下高校美育的目标转向 杨雅儒 李 莉
100 课程思政元素在摄影基础课程中的应用 朱玉婉 刘鸣鸣 何惠倩
103 新时代高职院校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美育的实践探索 林燕銮 张幼晖
106 基于地域文化的高职美育教学探究 甘媛媛
109 湖南民俗文化中美育与思政元素的挖掘与研究 李 阳
112 专业课教育的课程思政创新建设研究 杜 冰
115 课程思政视域下地方高校美术学专业创新创业教育体系构建研究 宋艳霞
118 新文科背景下高校艺术教育中的课程思政研究 陈 静 欧阳子琦 毛祖光
教研教改
121 基于美术陶瓷釉装饰应用的混合式教学设计与教学方法研究 俞杰星
124 鞍山工业遗产题材艺术创作在教学中的应用 潘 畅
127 宋韵文化融入艺术设计课程的路径研究 罗一萍 张耀升
130 教学技能大赛对美术师范生教学能力的影响研究 梁方晓
133 艺术美学课程美育中专题讨论法对核心素养提升的研究 祝后华 夏 晋
136 针对视觉传达设计动态化发展趋势的课程体系构建 蒋 杰
139 以创新为核心的色彩风景课程教学改革探索 李 晨
142 基于EIP-CDIO理念的定格动画课程“全链条+X”创新实践 王 芳 李如冰
145 新质生产力赋能艺术教育创新路径研究 阳忍锋
148 地方高校环境设计专业“项目+情境”课程教学模式的探索与实践 吴晶晶 胡 鸣
151 人工智能驱动下的美术教育模式研究 张蔓青
154 新艺术课标背景下小学教育专业美术教学法课程改革探索 全艳文
158 基于产教融合的数字媒体艺术设计专业在线协同平台构建探析 穆宝宁 刘泽原
161 职业能力背景下高职幼儿园环境创设课程开发探索 胡 菁
164 “岗课赛证”融入职业院校建筑室内设计专业德育的实践路径探索 王梦笛
167 高职艺术类专业中“双创”育人模式的创新构建与实践探索 徐凌帆
170 高职院校环境艺术设计专业现代学徒制实证研究 顾航菲
173 基于企业学习岛的项目化教学探索与实践 马 俊 朱 萍
176 基于A-STEM理念的初中美术传统工艺课程探究 杨晓潼
179 基于丰子恺漫画艺术思维的儿童美术创意教育模式探析 郝亦博
182 海洋文化资源融入幼儿园创意美术活动的策略研究 唐上洁 何海澜
艺术菁英
185 原华丰作品
186 蔺悦作品
187 武睿远作品
188 蒋虎作品
封面:吉他/毕加索
封二:公益广告
封三:征稿启事
封底:五彩梯田/邓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