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首语
1 残荷听秋雨 人生海海
艺术资讯
6 “能源与文明——科学艺术·聚变未来”展览举办
6 第三届小幅漆画展览开幕
6 “第五届世界生物圈保护区大会绘画艺术展”启幕
7 “三家门下转轮来——齐白石与徐渭、八大山人、吴昌硕”展览开幕
7 “造化为我——赖少其与现代山水画创作研究展”举办
7 “机·智——第十八届上海青年美术大展”举办
艺术欣赏
8 别有洞天 李永男
美术时空
10 论“诗画本一律” 杨喜
13 十三行外销艺术品传播对中西艺术与文化的影响 王怡文 贺景卫
17 体育主题中国画创作理论研究 丁松
22 《萨图恩食子》的酒神式激情:一种尼采式解读 姬乔乔
25 苏扇文化下的宫廷叙事与文人想象 阙廖佳
29 “殊途同源”——塞尚、德朗与现代主义流派的区分与关联 张耀文
32 安徽凌家滩87M4墓出土的玉版新解 许平山 孙婉莹 余琴
39 博斯与马格里特绘画中面部形象的多样性表达 赵茜
42 丰子恺漫画的艺术手法与寓意研究 叶枝校
非遗研究
45 非遗活化与品牌创新 王小丽
48 潮汕非遗的数字化创意传播研究 陈婷婷 廖敏
51 乡村振兴视域下高职艺术设计专业服务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研究 颜毅 黄晓茹
54 砀山蓝印花布元素在文创产品中的创新实践研究 高盼盼
58 扎染艺术引入中学美术教学的策略研究 韩依
61 对非遗文化的活化利用 张为民 施婧雅
理论研究
64 共同图像与艺术史教育 刘畅
71 从传授绘画技能到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房钰筑 高诺
美育思政
76 跨学科视角下公安院校美育与职业价值观教育的协同机制构建 俞洁 薛姣
80 社会美育视角下的艺术教育实践与探析 何佳敏
83 美育赋能药学类高职学生药德培养的内在理路与实践路径 李敏 王海霞 冀思雨
89 基于产教融合的高职艺术类专业美育浸润与服务乡村振兴双向赋能机制的实践探索 卢良媛
92 基于艾斯纳评价理论与颜文樑实用美术教育观的师范美术教育实习质量监控体系构建 王盼盼
95 “三全育人”理念下的设计制图课程思政研究 王振亮 王丹 武璇
98 0BE理念下品牌设计课程思政教学实践研究 沈小瑜
101 美育浸润视域下高师美术学专业育人路径研究 潘蕾
104 混合现实技术赋能高校美育的思考与探索 张攀
107 基于项目式实践教学的美育课程体系重构与人才培养模式创新 高海涛
110 生成式AI赋能高职美育课程创新路径研究 欧语
教研教改
113 AI赋能设计工程类课程智慧教学模式研究与实践 王卓 陈骏
117 高校美术教育数字化建设路径思考 徐磐 彭晓辉
122 新质生产力赋能艺术教育数字化改革研究 赵鹤 梁韵宜 孟思睿
126 基于POA教学的艺术类本科生跨文化交际能力培养研究 张艳妤
129 产教融合背景下教师数字化教学设计创新与教学能力提升策略研究 霍明宇 苏甜甜 史会全
132 数智化转型背景下应用型高校艺术设计类课程教学实践研究 郑爽
135 五维融合与赋能:人工智能时代艺术设计教育评价体系创新实践 董垂锋 方建松 潘文芳
138 视听语言课程在数字媒体艺术专业中的教学研究 单慧珺
141 基于KANO模型的环境设计专业云端混合教学改革研究 刘可荟
144 心理疗愈与艺术设计课程融合创新探索 冯煜薇
147 交汇与共生 王瑾
150 教育数字化转型背景下外国建筑史教学改革探索 喻思雅 尚玉涛 曾磬
153 人工智能时代国产3D AI对高校动画教育的重构研究 杨平均
156 数字化转型背景下国家级精品课程线上教学建设与研究 王勇勇
159 人工智能驱动下艺术设计专业教学的创新路径研究 常莹
162 “数智融合”背景下动画场景设计课程融合AIGC技术教学的实践探究 刘璐
165 图形图像处理课程改革研究 宋争争
168 高中美术鉴赏课程教学评价研究 吴俊持
171 生成式AI驱动下协同融合模式在中学美术教学中的实践 吕亚君 华永明 李芳
174 基于活动理论的体验式教学在初中美术“设计·应用”领域教学实践中的应用策略研究 于千惠
177 核心素养背景下小学美术大单元整合教学策略的探索与分析 王大华 牟艳莉 幸海蓉
180 小学美术版画教学的实施与改善 汤路凡
183 具身认知视域下高职幼儿园美术教育活动设计与实施课程改革 李倩
艺术菁英
186 田甜作品
187 李吉娜作品
188 薛立祥作品
封面:红柿图(局部)/姜丹书
封二:公益广告
封三:征稿启事
封底:长江万里图/顾秀华